世博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

industry_News

行业新闻

联系我们

网站首页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
商业大鳄跨界投资有机农业 发展道路阻力重重

发布时间:2014-07-21 11:07:24来源:http://www.gnfexpo.com点击次数:

近年来,一些此前并无农业经验的商业大鳄进入有机农业领域,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认为,跨界进入的资本,总体是失败的。

中国有机食品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:大部分新进入企业只浅层次地认为有机农业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,而对于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定位、产品营销等并不了解。

汇源集团一度被看好。早在八年前,汇源集团在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镇一块背靠大山的土地上,开始孵化一桩新“生意”,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,租赁1.5万亩土地,租期为50年,兴建主打有机概念的汇源生态园。创立之初,汇源生态园被规划为理想的循环经济样板,即前端种植、养殖;中间猪、羊、牛排泄物变成有机肥,加工果汁后剩下的果渣制成沼气,供园区和周围村民使用。再辅以有机食品加工、物流。但至今,汇源生态园仅部分实现有机蔬果的种植。园区内规划中的数排加工车间仅完成了厂房的搭建,尚未正式启用。

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投入大、风险高,又很难短期实现盈利,因此汇源也顾虑重重。直到2008年,汇源集团高层坚持既然已经投资,并对外宣称要做有机农业,有必要坚持。2014年4月5日,汇源生态园的一位负责人透露,汇源在农业板块已投入资金10多亿元,尚未实现盈利,始终由果汁项目补贴农业的亏损。

与汇源集团的谨慎推进相比,万达集团2011年1月对外宣称在北京延庆,打造世界一流的有机农业园区,占地面积5600亩。按照规划,园区建成后将形成年生产有机蔬菜1280吨的能力,可满足2700人用餐需求。其公关总监李海峰告诉记者,延庆的有机农业园目前定位是为集团员工提供健康、绿色的食品,没有对外销售。

除了建有机基地,一些企业也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或“公司+合作社”的商业模式,通过与农民或合作社合作,统一种植、养殖要求,统一收购,但这种模式很难保证农户私下没有小动作。

即使是早期进入有机行业的公司,也会遇到商业模式和营销理念的沟坎。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多利农庄,在有机业界的声望如日中天。2011年9月,多利农庄的第二轮融资获得德同资本等四家创投公司的联合投资,合计1.8亿元。手里有钱后,当时主要在上海发展的多利农庄,与北京市大兴区的留民营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欲以此为基地,切入北京市场。

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经理孔庆华则认为,多利农庄的管理混乱,在上海的那一套模式到了北方行不通,造成较大亏损。比如,市场推广不计成本,在北京凤凰城等十多个高端小区免费送菜试吃;产出的有机菜销售不掉,就一筐筐地拿到村里的鱼塘喂鱼。

留民营基地的租金一年300万元,加上设施建设等投入,该基地的失利让多利农庄损失了几百万元。对有机农业初期的艰难,张同贵有深刻了解。多利农庄成立的前四年里,一直处于亏损状况,直到2009年才开始实现盈利。由于有机农业的投入成本大、回报周期长,获得有机认证需要经过三年的土壤改良,相当于头三年必然是亏本的。

对亏损早有心理准备,张同贵说这不是他放弃留民营的原因,“留民营基地在生产中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,当地水质也不好,村里飘散着臭烘烘的沼气味道,不适合做有机农业生产,多利进入后被搞得很狼狈”。一位有机食品公司的总经理也透露,由于长期施用鸡粪肥,留民营土壤情况并不理想,“(我们)曾想去合作,就是因土壤问题而作罢”。

多利农庄在留民营基地的失败,根本原因还在于商业模式固有矛盾的尖锐化。多利农庄采用自营模式,就是公司从地方政府租地,把农民变成农民工,这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,若协调不好利益关系,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,而且,有机农业生产比较复杂,无法进行标准化管理。

“合作告吹后,留下了一个烂摊子,影响了我们的声誉,目前其他企业不敢轻易接手。”孔庆华介绍。

现在,多利农庄在北京销售的蔬菜,全部由上海、成都等基地空运。张同贵表示,空运增加了一些物流成本,但不至于亏本卖菜,而把有机蔬菜配送至每位消费者家中是最大的物流成本。

在正谷(北京)农业发展有限公司(下称正谷公司)董事长张向东看来,中国的有机农业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,大规模投资为时尚早。

 

上一篇:美国媒体称有机农业成杀虫剂最后防线
下一篇:有机奶牛认养或为未来有机奶业发展大趋势


客服中心